新疆采棉工:被保护还是被“强迫”?
发布时间: 2024-02-06 浏览次数: 10
       美西方反华势力为抹黑中国炮制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弥天大谎。这与新疆棉花等产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新疆各族人民劳动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事实完全相反。
 
  此举充分暴露了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破坏人权、打着规则的旗号破坏规则的霸权本质。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理念中,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劳动者权利中的自由择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等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从新疆棉花生产过程和产业发展角度看新疆发展中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
 
  棉花生产机械化在南疆地区已成常态
 
  近年来,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南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户纷纷开始引进新技术,购买新机械设备,逐步实现了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高效采棉等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这其中,机器采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阿克苏地区,2020年采棉机保有量已达到834台,机采棉面积占全地区棉花播种面积的71.3%。喀什地区岳普湖县,2020年机器采棉比例也达到50%以上。棉花生产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无人驾驶播种、无人机智能识别病虫草害等智能化作业。
 
  阿克苏地区柳源片区管委会天海村村民玉米提表示,自己承包了10000多亩土地,种植了2000亩地的棉花,其余土地转包给了20多户人家,面积200至300亩,或1000亩不等。他种植的棉花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家里有大马力拖拉机4台。
 
  事实上,新疆地区棉花机械化生产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机械化率近几年更是大幅提升。春耕播种时,多功能拖拉机拖曳耙地机或犁地机进行耕整地作业,不同类型的覆膜播种机开展精量播种作业;夏季,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实施与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实现了棉花生产的精准灌溉、精准施肥、脱叶催熟以及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秋季,六行或多行智能采棉机进行高效率地采收;随后,棉花残膜回收机将开展残膜回收的机械作业。在新疆多数地区,棉花生产都已实现了犁地、播种、管理、采收、整理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并向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是新疆老百姓的内生需求
 
  首先,棉花合作社与棉花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出现提升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水平。在当今的南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完善则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破解了南疆四地州土地“碎片化”问题,提升了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与棉花生产质量。
 
  在这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下,土地较少的农户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并在合作社参与生产获得劳动收入;或直接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外出务工,获得土地和务工两份收益。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古勒阿瓦提村有棉田12000多亩,村里有两个棉花种植合作社,一个叫温宿县金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叫温宿县创新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流转了4000多亩地,金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0多亩地。流转之后,统一进行土地平整。合作社每年会给流转土地的小农户分红,农民愿意外出务工的,他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如果说小农户走不了,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地里面给合作社干活,每天可以拿到工资,到年底还可以每亩地分红100公斤棉花。
 
  随着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南疆棉花生产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社会化服务主体,这些企业着力于为棉农提供代为犁整地、播种、中耕、植保、采收等各类棉花生产服务。这在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的同时,有力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棉花质量。
 
  政府提供的农机具购买补贴大幅降低了农机具购买成本。相关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前4个月下发农机补贴10.34亿元,用于全面推动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公示的《2021-2023年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显示,新疆自2021年起进一步加大了棉农购置采棉机补贴力度,棉花收获机(3行自走式,带打包)补贴由30万元/台增加至40万元/台,棉花收获机(5行及以上自走式,带打包)由53万元/台增加至60万元/台。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洪鲁库木乡4村村民艾孜提艾力·萨吴尔,家里拥有多台拖拉机用于犁地、整地、播种、打药,但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购买采棉机。2019年在政府50万元的补贴款的扶持下,购买了一台200多万元的五行采棉机。他高兴地说:“通过向周边棉花种植户提供采棉服务,大概4年就可回本。”2020年9月,他又购买了一台价值5万元的无人机,主要负责脱叶、打药、植保。
 
  棉花生产大户试图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在阿克苏地区,人工采棉的成本约在800至1000元每亩,而机械化采棉成本仅需要120至180元每亩,机械采棉成本远低于人工采棉。因此,越来越多的采棉大户选择机械采棉。
 
  在阿克苏、喀什等地,人工采棉主要存在于以下少数情形:第一,机械化采棉后的补采。由于采棉机体型较大,导致了采棉机作业转弯时会遗漏一些边角地块。同时在机械化采摘后,部分未采集到的底棉也需要进行补采;第二,长绒棉种植地块;第三,零散的小块棉田。部分未进行边界整平的小块棉田,采棉机不易进场。
 
  阿克苏地区柳源片区管委会天海村村民玉米提说:“在实现机械化之前,每年需要采棉工700至800人,现在只需要60至70人即可负责棉花地的日常管理。”之前由于需要较多的采棉工,他要到处宣传招工信息,需要给采棉工几百到几千元的预付工资押金,还要组织车队把他们接过来,承担采棉工人的生活所需。逐渐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后,用工需求明显下降。“现在都是采棉工主动打电话给我们,问有多少亩地可以管理,多少亩地可以进行采棉。”玉米提说。
 
  高额收入是民众从事棉花采摘的最大动因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受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较多。特别是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就业承载力严重不足,曾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
 
  在国家长期、多维度的产业支持下,近年来,新疆棉花已是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天然纤维原料,在世界棉花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新疆棉花的上下游产业支撑着新疆千万人生计,成为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
 
  就目前来看,相比其他职业,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对南疆民众而言,依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岗位。在采棉过程中,采棉工的自由择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等权利都得到了良好保障。
 
  每年9月至11月,来自山东、河南、甘肃等地的采棉工人,当然也包括来自新疆本地的采棉工人,参与到新疆棉花采摘的工作中来。
 
  据了解,目前人工采棉的主要形式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由棉田的种植者或管理者提供采棉工的吃住,采棉工在采棉期长期专职采棉,此类情形多见于采棉工跨地区采棉;第二种是棉田的种植者或管理者不承担采棉工的吃住,采棉工在采棉期专职采棉,此类情形多见于采棉工在同村或同乡采棉;第三种是兼职采棉,即采棉工在采棉季本身有自己的主业,因贴补家用等原因进行的临时性采棉行为。
 
  无论上述哪种采棉工,在报酬上均采取公斤计价的模式,一般来说跨地区全职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100至160公斤,少数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200公斤。以陆地棉70天左右的棉铃开放期为例,即使采棉工人仅工作50天,至少可有10000元的采棉收入,多的收入则可达到20000余元。同村或同乡全职采棉的采棉工人,即使有着来回通勤时间与家务事的影响,一个采棉期也可以采棉2500公斤以上。而兼职采棉工往往一个采棉期以后也有数千元不等的收入。
 
  在采棉工资的结算方式上,采棉工人可以自由选择,即可以选择日结、周结、月结等多种方式。根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2元。很显然,采棉工人每年仅在采棉季(9月至11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显然是新疆本地人选择采棉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个奇特现象——由于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南疆地区很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在棉花采摘期会请假采棉花。每到9、10月份,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回家拾棉花,而工厂也往往对这些员工采取人性化举措,允许他们的请假要求。采棉收入十分可观,一个月的收入往往可以达到工厂月工资的2到3倍。不过,随着新疆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棉花采摘人工需求量的下降,工人请假采摘棉花的情况也在减少。
 
\
 
  上图是新疆喀什地区某纺织企业所收集的全年考勤表格,其中“*”表明该员工在此月份有缺勤情况出现。通过图片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到,大部分人员缺勤主要集中在9至12月,务工人员请假去采棉。同时,图中可以发现工厂给予此类员工相应的配合与支持并为其保留工作岗位,务工人员在采棉期后(12月份)可以继续回厂工作。
 
  新疆棉花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不存在强迫劳动迹象。美西方关于新疆棉花采摘的指责严重缺乏事实依据,根本不合逻辑。他们对今天新疆采棉的想象,仍然还荒唐地停留在19世纪美国南部黑奴在皮鞭下含泪采摘“血棉”的历史场景中。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号